北京怀柔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居然是萧太后的御用花圃园?

2021-03-02 12:31:36

来源:互联网

花园,是怀柔区杨宋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南侧。据说这村名的来历,与辽代萧太后有渊源。相传,萧太后特别喜欢花,许多叫花园的地方都与她有关。史书《长安客话》卷八有云:“上花园相望有下花园,并辽萧太后种花之所,遗址尚存。”又传,距怀柔城东不远处的花园村,也曾是萧太后种花、赏花之地。如今,上花园也好,下花园也好,怀柔区花园村也罢,这些花园早已是沧海桑田,留下的只是一个让人想象的萧太后与花的故事而已。那么萧太后当初为何选在怀柔的花园村种花?这里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花园探源

据《怀柔文史钩沉》一书记载,天显十一年(936年),石敬瑭反唐,献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北京成了辽的陪都南京。此后,怀柔曾是辽室贵族大规模赏花纳凉的场地。早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就在陪都南京建有凉殿,供辽帝赏花、纳凉之用。应历十九年(969年)辽景宗即位后,他的妻子萧绰皇后认为,凉殿建在城区,视野不够开阔,活动范围有限,于是于景宗三年(971年)至四年(972年),选定华林、天柱二庄另建规模更大的凉殿。华林即今顺义花梨坎,天柱即天竺。

雍熙三年(986年)萧太后御驾亲征于涿州东南驼罗口,打败宋军,班师回京。安国定邦后,已过丧夫祭日,年方三十三岁统帅全国军政大事、驰骋疆场的皇太后在闲暇之时,甚感郁闷,遂将赏花纳凉之处北扩至当时的怀柔,且北至大水峪、南至庙城、东至宰相庄、梨园庄、驸马庄、太平庄、花园一带的广大地区。萧太后选中有卧龙尊凤之称的花园村作为御用花园,又在园东南建起供其和宫室贵族赏花纳凉用的亭台楼阁及看花台。时至今日,当地村民均知道看花台的准确位置。据花园村老人回忆,小时候他们经常到古看花台遗址处玩耍,那时的古看花台仅剩下一个高台和一些碎石头了。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平整土地、农田基本建设,这些剩余的遗迹也荡然无存。

这里为何起名花园村,《辽史·地理志四》记载:“顺州领怀柔县,城东北有华林、天柱二庄,建凉殿,春赏花,夏纳凉”。作为辽帝、辽太后在“南京”的巡游之地,“辽景宗乾亨四年(982年)正月己亥年,如华林、天柱二庄”;圣宗时,多次幸临。《圣宗纪五》载:“统和二十一年十月多丁巳朔,驻跸七渡河(今怀柔城南)圣宗家庙(今怀柔庙城)”。据此分析,以“仙圣台院”为中心,东距三华里建筑御花园和纳凉、赏花的“看花台”,西距三华里建筑拜佛、赏花驻跸的“圣宗家庙”(今怀柔庙城),是顺理成章的事。

回望历史,当年萧太后站在花园村看花台,极目远眺的时候,她的生命之花便有了一次美丽的绽放。然而,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但在凋谢中,她依然有着一种绝然的美丽。据说萧太后让出权力不久,在她57岁那年,一场偶感风寒,便结束了她那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一生。

今天,当人们走进花园村,寻访当年萧太后种植花草苗木的土地时,遥想当年这里百花竞放、草木葱茏的盛况,再想象萧太后如花的一生,不禁多了几缕联想……

然而,历史总会给后人留下一些记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花园村附近的土地上,散落的不少随处可见的辽代养花的“鱼骨花盆”残片,便是辽代皇室贵族在这里开设御花园的物证,并与辽代在此地所建的“看花台”互为佐证。

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民充实北京地区人口,赵姓人家看中御花园遗址一带,便定居成村,取名花园庄,后改名为花园村,且延续至今。

花园遗物

耶律楚材的《西游录》载,“寻思千甚富庶……环郭数十里皆园林也。家必有园,园必成趣,率飞渠走泉,方池圆沼,柏柳相间,桃李连延,亦一时之胜概也无边。”由此可见,辽代萧太后在花园村所建的御花园是何等的气势恢宏。

古时,花园村有一片涝洼地,总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不仅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而且还有起源于本地黄土垅的四条小溪由北而南顺流而下,清澈见底,长年不息,环境十分优美。由于花园村属于燕山山脉山前冲积平原,淤积了深厚的夜潮土,富含多种腐殖质,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种植各类花卉苗木,因此,辽代这里种有大量的花卉苗木,并成为御用花园。

村里老人介绍,在他们年幼时,在“看花台”周围和花园村的一些地区,都能挖出或捡到辽代用于栽培花卉的“鱼骨花盆”残片,据说这就是辽代萧太后御花园的遗物。现在花园村村民赵文平家中还存有“鱼骨花盆”残片的实物,笔者曾亲眼目睹。

提起这些“鱼骨花盆”残片,还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说起,那时候赵文平刚刚十几岁,一次,他跟着爷爷到自家的小片开荒地里去开高粱苗,不留神,手指被瓜铲刺破了一个口子,血流不止。爷爷见此,随即从地里捡来一块棕红色、像瓦片一样却闪着结晶的东西,用瓜铲刮削出土红色粉末后,抹在了他的伤口处,说来也怪,血立刻止住了。文平不解地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神奇?接下来,爷爷详细地讲述起了村里流传很广的“鱼骨花盆”残片粉末的止血来历和方法,以及村里萧太后“看花台”的故事。听了爷爷的讲述,在赵文平幼小的心里,深深埋下了喜好文物的种子。自此,他开始留意把捡到的“鱼骨花盆”残片收藏了起来,拿到家后,用上好的布料包好,珍藏起来。现如今,他家收藏的“鱼骨花盆”残片已经成了见证这段历史的稀罕物了。

2006年,怀柔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赵文平有幸被邀请参加了这项工作,由于他土生土长,对村里的村风民俗、大情小事了如指掌。通过走访、调查,他先后撰写了花园村名的来历、御花园里的“看花台”、京古驿道的变迁、花园小河上的“水香碾子”、消逝的黄土垅等十余篇相关文章。为挖掘花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让悠久的历史文化造福于民,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下,花园村恢复重建了辽代萧太后的“看花台”。与此同时,村民也相继从事花卉种植业,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节日摆放用的各种花卉,使消逝已久的辽代御花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代大花园。

关键词: 北京 怀柔 这个 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