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书店”搬上舞台,观众笑了又哭了

2021-04-02 13:16:13

来源:互联网

说到北京的“最美书店”“网红书店”,一定少不了万松老人塔下的正阳书局,这个只卖北京题材图书的书店,俨然成为北京城一个小小的文化地标。3月31日,“正阳书局”被搬上了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的舞台。以书店为舞台,守护它和喜欢它的人,就是这台上的演员,他们的相遇与别离,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在这方舞台上演,台下观众有时捧腹,有时又默默地抹眼泪。

话剧《正阳书局》由李伯男执导,关渤编剧。这个故事的创作缘起很有意思,经常去正阳书局买书看书的关渤与书店老板崔勇成了好友,某日哥儿俩谈兴正浓,一拍即合有了写一部同名话剧的想法。从2016年起,关渤开始动笔,数易其稿,在无限丰富了剧情与人物之后搭班子排戏。数月的磨合排练,“小书局”终于搬上了大舞台。

书店的故事跨越了三个不同时期,讲述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故事。一个是民国时代的北京,书局老板崔小山的爷爷崔大雪年轻时因为一时的怯懦和犹豫没能对自己心爱的人说出那句重要的话,只能抱憾终生;一个是十年前正阳书局初创时,书局经营困难,又面临腾退,崔小山压力山大,总想着怎么赚钱却丢了办书店的初心,最后还是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搬到了万松老人塔,建立起了公共阅读空间;一个是当下,在文化产业也讲融资、讲IP的时候,崔小山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对初心的坚持。这个书店不仅承载着崔小山的理想,同时也像是这座城市里一座宁静的岛,让面临中年危机的马科长舍不得回家。

张秋歌、蒋小涵、徐绍瑛、张可盈、刘晓晔、伍振国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化作形形色色的剧中人,带着大家走进“正阳书局”,体味人生百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近些年在舞台上并不多见的张秋歌。他饰演有些老年痴呆症的崔大雪,有一场在天坛坛根儿底下,他恍惚穿越回几十年前的戏,令人惊艳。回忆中,他还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满头白发的演员为了呈现青年时的状态,声音一下从沧桑变得清亮,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儿。有点作的表演,在现场看来毫无违和感,让人不得不佩服。当他自言自语地说起自己因为怯懦没能向心爱的姑娘表白,而姑娘在两年后病逝的遗憾时,一大段独白说得许多观众潸然泪下,让大家看到他强大的控场能力,格外过瘾。

剧中另一大亮点是饰演马科长和载涛贝勒的刘晓晔。一向擅长演喜剧的他,这次饰演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是人到中年的马科长,家庭生活出现危机;一个是没落而仗义的载涛贝勒,都是说一句话就能让观众笑出声来的角色。尤其是马科长因为不愿回家,到了家门口坐车里听着电台里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一边听一边给捧哏的那场戏,让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能理解他的寂寞和无奈。

剧中几位年轻演员的舞台表现也令人眼前一亮,徐绍瑛扮演的书店老板崔小山是个“书痴”,挣点小钱维持生计,然后与人分享读书的快乐,这就是他的人生目标。徐绍瑛的表演不急不躁,清新自然,他将表演生活化地附在了崔小山这个人物上,性格立体、形象分明。凡事拔尖出头的北京大妞“杨小满”的扮演者蒋小涵,以及一人分饰两角的张可盈,也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表演和故事之外,该剧舞台也可圈可点。戏还没开始,许多观众一进场,就拿着手机拍舞台。这个剧的舞台很简单,灰瓦的屋脊,几个书架,两个门楼,影影绰绰的一个塔,几乎就是全部的场景,但却有着十足的韵味,让人感受得到这个故事的北京味儿。

整场看下来,就像是在一张活起来的老北京地图里穿梭,穿胡同去北海滑冰,听见冰面上传来的笑声;来到辅仁大学那个三进院里,正房的窗台底下,摸出载涛贝勒藏起来的立体画片;在德胜门外关厢的晓市,看见没落的贵族,捂得严严实实变卖家里的宝贝……更能看到今天的北京,小院里年轻人对北京文化的坚守。故事当然不完美,也有些多余的枝枝蔓蔓,但可以看得出,创作者对自己笔下这座城是由衷的深爱,他深情地怀念着过往,又毫不迟疑地走向更好的未来。

本轮将演出5场,持续至4月4日。

关键词: 最美 书店 舞台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