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解决方案时只能期待“小舍得”

2021-04-23 02:16:14

来源:互联网

“成天都市生活有点新意吗?拍来拍去就那点儿事。”

“小舍得个啥,我看是大无语,贩卖个鬼的焦虑,负能量爆棚。”

“还不错,但是国产家庭剧也该有长进了,不能继续简单停滞在表现现象本身了,该有的升华不能少,与其他国家同题材的剧差就差在了讽刺。”

“我们有点难的平淡生活里,有时候需要撒点糖犒劳一下自己,但更需要这样一杯白开水,虽然不够美味,但更解渴。”

……

很难想象,《小舍得》在豆瓣上,目前居然只得到7.3分。

一个好题材,几位好演员,无数扎实的细节……却被网友喊“禁播”,令人感慨:在“独自打保龄时代”,共情之难,写实主义正日渐被逼入死角。

问题的关键在于,焦虑已嵌入现代人的内心,不愿被唤醒,不愿被指出,不愿被反思……“不舍得之子”们困于焦虑,且在共同制造着焦虑,并最终会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们。他们注定不会接受《小舍得》,这也反向证明了:《小舍得》自有其价值。

当下的焦虑,来自上一代的创伤记忆

“鸡娃家庭”题材的影视作品已有很多,《小舍得》的背景设置迥异:南俪(宋佳饰)与田雨岚(蒋欣饰)名义上是姐妹,却来自一个破裂的家庭。父亲南建龙(张国立饰)与南俪的母亲赵娜(朱茵饰)离婚后,与蔡菊英(吴玉芳饰)结婚,后者带来的女儿即田雨岚。

于是,南俪与田雨岚成了天生死敌,她们不需要互相了解,只用继承彼此母亲间的仇恨即可。上一代人的苦痛,传导成下一代人之间的竞争,最终又成为下下代人的焦虑。

这种设置颇有深意,隐含了“代际剥削”的命题:上一代人总会不自觉地利用文化优势、权力优势、经验优势等,压榨下一代人,从而将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随着孩子成长,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被掩盖,但这些创伤将以偏见、愤怒、偏执、性格残缺等方式呈现出来,沿着代际线,继续传导下去。

伤害会自动复制伤害,我们只是传导工具。

作为个体,我们往往不知道:今天的愤怒,可能来自童年时父母一次不经意的奚落,或者来自某次“大人逗小孩”的经历……而治愈这些记忆的最好办法是,将这些不快强加给无力反抗的孩子们。

所以,焦虑的父母往往会有一个焦虑的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尊重、经常被逗的孩子,长大后最喜欢逗小孩。

爷爷奶奶们都带着阴影

在《小舍得》中,三代人的代际特征异常鲜明。

作为爷爷奶奶辈,南建龙、蔡菊英、赵娜等似乎和蔼、与世无争,可一触及个人利益,便立刻撕下伪装。

多病的南建龙离不开后妻蔡菊英服侍,且陶醉于当众奚落蔡,蔡因文化劣势、权力劣势、经济劣势等,只能做小伏低,给已失权力的南建龙以存在感。然而,后妻一转身,南建龙又会仔细检查家庭账目。

蔡菊英努力扮演贤惠,可为给外孙争取培训班的名额,立刻变成泼妇,甚至当众抱住老师钟益(章涛饰),以“坐地泡”相要挟。

南建龙前妻赵娜活在“女王”幻觉中,虽年迈,仍被女儿称为“长公主”,但“优雅不过三分钟”,得知南建龙将唯一的培训班名额给了田雨岚的儿子,而不是亲生女南俪的女儿,她立刻从文化人变成女流氓,当街拦住南建龙痛骂,污言秽语。

田雨岚的公公事业有成,平时出手慷慨,可田雨岚求他帮助南俪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绝,并提醒说,大方是为了孙子,田雨岚是外人,不要逾矩。

不能埋怨爷爷奶奶们的冰冷,他们从匮乏年代走来,曾因微不足道的物质追求而遭遇过羞辱,他们不得不将利益与情感清晰地切分开,并误以为这是世界的通则。

“鸡娃妈妈”是这样炼成的

人类有爱子女的天性,为什么一些父母会违背天性,去伤害自己的孩子呢?

因为爱的本质是给予自由,当父母自身也困于现实,且在成长过程中不曾体会过自由的甘美,他将无法面对伤痕累累的自我,就会惧怕、嫉妒、厌恶甚至逃避自由。他们会投向一个大目标的怀抱,沉浸在自我得到融化、得到升华的错觉中。而这个目标,几乎总是现代社会所推崇的“控制自然观”。

在“控制自然观”中,人被视为万物的灵长,天然拥有掠夺外部世界的权利,“征服”变成了使命。

于是,迈过一条大河,就算“征服”了它;爬上一座高山,也算“征服”了它;在一个城市取得成功,也被认为是“征服”了这个城市;发现一条科学道理,则是“征服”了自然界……可问题是,我们需要“征服”自己的孩子吗?

在《小舍得》中,田雨岚便是一位“征服”式妈妈,她的人生经验几乎都是通过否定获得的:母亲嫁入南家后,她才发现睡觉原来还可以穿睡衣;如果没有南建龙,她可能无法上大学;为了多挣钱,她去餐馆打工,忍受着主管的辱骂……不断否定,让田雨岚相信,还有更广阔的的世界等待“征服”,自己受挫折了,还有孩子。

一般认为,焦虑的代际传递渠道主要有四种:惩罚、拒绝、控制、过度保护。

田雨岚在前三种的压力中长大,她误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底层逻辑,是成长中的养分,这使她变成了“鸡娃妈妈”,即通过“打鸡血”的方式强迫孩子学习。

米桃长大后,可能是另一个田雨岚

在《小舍得》中,南俪被设为正面形象,但她和先生夏君山(佟大为饰)同样存在“控制、过度保护”的问题,观众觉得他们一家戏精附体,孩子也一身做作,说明南俪只是装做摆脱了原生家庭的伤痕,可能是更深、更难疗愈的患者。一旦外界有压力,她立刻成为田雨岚“鸡娃妈妈”的同盟。

事实证明,长期被礼赞的“苦难成就性格”可能是一个误会,是建立在我们对“偏执人格”观察不足的前提上。正如剧中的钟益老师,有情怀、有才华、有热情,却走不出童年“不好好学习被打手板”的经历,以为粗暴就是对孩子负责。但在认真负责的堂皇下,也夹带了个人恩怨的私货。

田雨岚、南俪、钟益等人的困境在于,他们没有自己的生命规划,不希望成就更好的自己,他们只会用外部标准,如赚钱多少、职业如何、是否被尊重等,来建立自我。当自我停止成长,只好给孩子施压。

毕竟,中国发展速度太快,人人担心自己被甩下。在《小舍得》中,当被视为天才的米桃(李一情饰)看到父母为支付培训费而犹豫时,自然而然地对暴力但重视自己的钟益老师说:“不是我妈妈教我的,这是我自己的心里话,您是最好的老师。”

所有被忽视都会留下长长的阴影,在米桃过分懂事的背后,另一个田雨岚正呼啸而来。

直面焦虑不等于贩卖焦虑

不否认,《小舍得》中有太多焦虑,只要家有儿女,就会明白这些焦虑是什么。

不少观众觉得,经历一天工作的劳累,下班刷个甜剧就好,搞得如此沉重,实在添堵。这就混淆了“直面焦虑”与“贩卖焦虑”的区别,艺术创作不能用题材来论定,否则《安娜·卡列宁娜》讲的是偷情故事,《红楼梦》呈现出大家族的衰亡,《水浒传》刻画了暴力……难道它们都是负能量?

只论题材,人类文学史上的绝大多数名著都经不起考验。

事实是,流泪、伤感、犹豫、苦痛是艺术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滋养着情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没有心痛时刻,就没有爱,没有负面体验,就没有宽容。对人性的丰富了解越深入,就越能适应多元化时代的需要。

太多的父母与孩子正被困在焦虑中,如果因暂时解决不了,就放弃“直面焦虑”,那么就永无解决的可能。

关键词: 没有 解决方案 只能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