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应“墓地贷”“彩礼贷”: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

2021-04-01 21:46:32

来源:互联网

针对近期热议的“墓地贷”、“彩礼贷”,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4月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类贷款的本质就是居民消费贷款,是个别中小银行通过制造噱头的方式获客,是个别银行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反映出中小银行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予以足够重视。下一步,央行将继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机构,推动中小银行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同时,配合银保监会等部门,对中小银行产品创新和业务准入实施有效监管和指导,对于有违公序良俗的做法及时予以纠正。此外,多措并举提高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延伸阅读“彩礼贷”这种玩意儿,连宣都不要宣

此前,一张某地方商业银行推出“彩礼贷”的宣传海报在网上传播,引起网友种种不适。

“最高可贷30万,最长贷一年,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

彩礼本身就因各种民风旧俗的问题而屡受诟病,多少欢喜姻缘因为这种钱而喜中生怨,种种生活剧情就不多提了,大家在短视频平台想必没少见。

而这“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又是什么逻辑呢?为“天生一对”专属定制,还是为“一方编制”专属定制?此地竟有这么精准的金融服务需求吗?

一张海报,寥寥几句……品,你细品。

手机快活贷,人间笑骂钱。虽然该银行对媒体回应此海报仅限宣传,不会真的推出类似贷款。但在这里真的奉劝一句,这种玩意儿,宣都不要宣。

“彩礼贷”“墓地贷”频出:爱情不是买卖,孝心更无需欠债!

又是“彩礼贷”,又是“墓地贷”,引起网友群嘲:是不是今后婚丧嫁娶,一切皆可贷?

虽然有的涉事银行已经暂停业务,并对相关人员作出停职处理,但归根结底,不论是“彩礼贷”还是“墓地贷”,背后的本质问题都是被畸形价格扭曲的传统习俗。

在我国,彩礼以一种婚礼习俗而延续至今。娶妻“纳彩”最初的出发点,是对爱情和婚姻的承诺和寄寓。《诗经》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其中抱的布,就是彩礼。但今天在一些地方,古老的仪式被赋予更多的内涵,人们心中或多或少都抱有这样的看法:彩礼是婚姻的试金石。于是,彩礼越来越高,甚至成为了爱情和婚姻的门槛。

而墓地是人生的最后归处,也是“入土为安”传统观念里的刚性需求,丧葬习俗是对逝者表达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种仪式。原本“有碑可祭”无可厚非,但今天有些人,却把墓地当商机,炒作风水、低买高卖、贩卖焦虑,有的甚至推出定制艺术墓、草坪卧碑墓、绿色环保墓等多种墓穴,变相推高墓地价格,使得泡沫越来越大。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所谓礼仪,“礼”才是本也,“仪”是为末。

“彩礼贷”“墓地贷”打着传承文化、缓解资金压力的幌子,看似解决了“结不起婚”“下不起葬”的难题,实则是变相迎合天价彩礼和高价墓地的陋习。

要知道,“贷”来的婚姻,不能作为婚姻和睦的保证金;“贷”来的高价墓地,更不能显示对逝者的悼念有多深。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欠下的真金白银,却有可能让甜蜜变味,让孝心透支。

要知道,感情无法物化,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彩礼上演的爱恨情仇,让婚姻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异化变质;因高价墓地引发的“死不起”焦虑,更剥夺了人们最基本的安全感。

要知道,幸福的婚姻有千万种,或者相濡以沫,或者相敬如宾,但绝不是靠“天价彩礼”换来的。悼念逝者的方式有千万种,有的继承技艺,有的传承精神,也绝不是靠“高价墓地”来凸显的。

婚丧嫁娶皆是民生。作为一方管理者,约束以关爱为名牟利攀比的行为,不仅要靠有力的行政命令,更多的可能要用政策的手段良性引导。在土地紧张的背景下,有的地方开始尝试推行花盆葬、草坪葬等方式,倡导普葬、简葬。也有的地方利用村规民约等方式,让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等理念深入人心。

法律的刚性约束是最后一道“紧箍咒”,任何妄图利用彩礼骗取钱财、恶意炒作墓地价格扰乱市场等违法行为,都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总之一句话:爱情不是买卖,孝心更无需欠债!

关键词: 央行 回应 墓地 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