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病态成就感自制毒品 江苏无锡一公司职员获刑

2021-11-02 05:15:58

来源:互联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魏立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在公司同事眼中,独来独往、沉默内向的李伟(化名)做事认真,对工作中的难题很有钻研精神。让人想不到的是,近日,经过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开庭审理后,李伟被以制造毒品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1988年初,李伟出生在西南地区一个普通小村镇,此后十几年里,李伟长大、上学、参加高考,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某985高校的微电子专业。

“虽然大学学的是微电子专业,但我高中是理科生,物理、化学、生物成绩都比较好。”追忆起学生时代,李伟言语中还是带着些许自豪,“十几岁时,我就想过能不能用一些市面上常见的、不受管制的化学原料,制作出管制化学品。”

大学期间的几年,家里几位亲近的长辈相继因病去世,加之自己和女朋友分手,李伟变得焦虑、失眠、心情抑郁,一直不去参加考试导致大学肄业。

离开学校后,李伟在家呆了几个月,通过网络应聘入职了无锡一家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来到无锡某纳米材料科技公司。

李伟向警方供述,他入职后做的是化学试剂研发员,工作主要是帮一些大学研究生设计化学试剂,“有时候看到这些研究生的实验报告,感觉他们的专业水平还不如我。”他说。

看着这些“不如自己”的人每天出入光鲜的科研场所,而自己因为大学肄业只能在小公司就职,儿时萌发在李伟心中的大胆想法逐渐膨胀,他一方面追求刺激,想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让自己感到有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因自认为患有抑郁症,但又讳疾忌医,知道摇头丸最早是国外用来治疗士兵的创伤应激综合症后,他就想在家试制摇头丸。

2016年底,李伟开始第一次尝试,在网上搜索摇头丸的化学式后,经过方程式逆推理,李伟设计出了3种可以制作摇头丸的方式,最终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一种,这种方式用到的原料,是一种不受国家管制、在网上就能买到的常用化学品。

即使有了原料,制作过程依旧繁琐。在他设计的制作流程中有很多操作步骤,对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要求也很严苛,但李伟将此事作为业余兴趣,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断摸索。

在李伟的手机上,自费网购化学原料和实验用品的记录高达几十页,这些记录印证了同事对他的评价:“很喜欢钻研难题”。

2020年初,因疫情影响,公司效益不景气,他的情绪更加消极、悲观。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李伟制成毒品的愿望愈发迫切。当年6月,他第一次制出了含有摇头丸成分的液体。

为了检验成果,他又在网上购买了摇头丸的尿检板,在将成品滴入后,尿检板果然呈阳性,李伟的实验成功了,但他并不满足。

同年,他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制作摇头丸,这种方式同样是用市面上常见的化学原料,步骤更简单、耗时更短,但制作出的成品,李伟感觉并不理想:因为杂质太多,他怀疑其中还产生了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

为了验证猜想,他又在网上下单了冰毒的尿检板,随后,他被公安机关抓获。经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鉴定,从李伟家中缴获的成品液体中确实含有摇头丸成分,其中一份样本浓度高达51.1mg/ml。

李伟经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鉴定,在本案中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规定,李伟在家自制毒品的行为应以制造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抓获他时,李伟尚未对这些液体进行提纯萃取,也未曾自己服食或贩卖给他人,尚未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到案后,李伟如实供述了制作毒品的犯罪事实,并自愿认罪认罚。最终,经过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本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本案承办检察官王栋表示,本案被告人出身名校,原本前程一片光明,但因遇到挫折无法自我调节,长期心情苦闷,进而追求病态的成就感,妄图自制毒品缓解抑郁,自此一步步走入歧途。“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论出于何种原因,犯罪就是犯罪,任何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制裁。”

关键词: 追求 病态 成就感 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