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多点开花”“社保化”趋势明显

2021-05-12 09:03:40

来源:新华财经

惠民保在国内各大城市的落地正跑出加速度。近日,上海、青岛纷纷推出了惠民保项目,在当地成为席卷全城的“网红”产品。

惠民保因为“保费便宜、购买门槛低、保额较高”等特点,成为眼下的现象级保险产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由观望到入局。对于消费者而言,惠民保到底值不值得买?对保险市场会产生哪些“鲶鱼效应”?爆发性增长背后有哪些问题与挑战?未来将出现哪些发展新趋势?记者进行了调研。

惠民保“多点开花”

不限健康状况、不限年龄、不限职业,只要是基本医保参保人就可以投保。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由地方政府指导和推动,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以低保费、高保额为特点的医疗保险。市场人士和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惠民保是分层次解决医疗民生问题、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探索。

惠民保呈现“一城一策”的发展特点,2020年被称为“惠民保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落地惠民保产品,保费超过50亿元。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加大了参与力度,这使得惠民保发展热度进一步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发售完成,广州的“穗岁康”项目累计参保人数366.89万,参保率28.72%,保费达6.604亿元;3月31日完成发售的杭州“西湖益联保”,累计参保人数470万人,保费突破7.05亿元,参保率超过45.6%;3月底完成发售的丽水市“浙丽保”参保人数超过200万人,参保率超过85%;4月底开始发售的上海“沪惠保”上线首日投保人数就突破100万人,5月9日发售的青岛“琴岛e保”上线首日投保人数突破27万人。

青岛市医疗保障局相关人士认为,惠民保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益探索,虽然目前基本医保实现了全面覆盖,但有些老百姓如果罹患重大疾病,除去医保报销外,个人支付负担的压力仍然很大。惠民保由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承保,保费低廉、覆盖面广、保障范围大,是国家基本医保的补充衔接,能缓解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按照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与人数的40%参与率估算,若按平均59元/年的保费推测,惠民保的潜在保费规模约320亿元/年。

目前按照政府参与深度,惠民保运营模式可分为纯商业经营型、政府指导型、政府参与型和政府主导型四大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惠民保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在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竞争白热化的局面。例如浙江宁波市,一市就涌现了“工惠保”“甬惠保”“市民保”三款不同运营模式的惠民保产品,但参保门槛、保费、保障责任都相似。有人因此调侃,“拥有三款惠民保,宁波人承受着幸福的烦恼。”此外,长沙、北京、苏州、福州等多个城市也出现了两款以上惠民保产品并存的类似情况。

多点开花,竞争加速。2020年11月,为规范惠民保发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严禁该类项目参与恶意压价竞争,并严禁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泄露参保人信息或擅自用于其他用途等。

惠民保“社保化”趋势明显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各地惠民保发展态势五花八门,也产生了一城多险、单家保险机构将纯商业型产品命名为惠民保进行销售等情况。由于涉及民生,因此可持续稳健发展极其重要,未来政府主导型肯定会成为主流模式。实际上,2021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医保局的介入力度加大,惠民保“社保化”趋势已经进一步凸显。

相比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政府主导型的惠民保参与主体是政府、险企和第三方运营平台组成的“铁三角”。

业内人士认为,从惠民保产品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主导、医保支付、多主体参与、集中统一运营将成为主流模式。该模式对于规范发展、高效运作、便捷购买、数据安全、系统稳健等都有较高需求,因此第三方运营平台的权威性、安全性也日益凸显。

以最新发售的青岛“琴岛e保”为例,由国寿、平安养老等5家险企联合共保,上海保交所作为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运营服务,老百姓可以用医保个账进行保费支付,并实现了医药费用在医院直接结算的一站式结算功能。

据悉,目前大部分地区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沉淀较多,惠民保打通了个账支付通道,是唤醒个账“沉睡资金”的有益探索。但个账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医保局的“力挺”。青岛就专门出台了《关于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发展的意见》,浙江丽水市政府也印发了《丽水市全民健康补充医疗保险(浙丽保)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惠民保视为民生领域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大改革。

而实现一站式结算对于惠民保项目更是存在不小难度和挑战,需要医保和医院端信息系统的对接等复杂工程,对保险公司的理赔客观上也会造成一定压力,但这种“无感理赔”方式能让“数据少跑路,百姓少跑腿”。

中国人寿青岛市分公司健康保险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站式结算能提高客户体验,不需要老百姓再拿着各种资料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等待理赔款拨付,可以减轻老百姓医疗费用垫资压力,真正实现利民便民。”

应避免盲目上线、非理性竞争

专家认为,目前多数惠民保产品刚刚启动,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业务运行总体平稳,但在推进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与风险。惠民保事关民生,因此在爆发性增长的同时,保证其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指出,惠民保的尝试是积极的,但要防止“好心办坏事”,要注意风险监控、服务能力提升等问题,未来应逐步将其纳入规范性管理,做到持续性发展。

保险法专家沙银华表示,目前惠民保发展趋势不错,但定位定性不清,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需要在非营利性定位、参与主体准入、定价等方面明确机制。

上海保交所提供服务的广州、杭州、青岛等地惠民保项目相继成为标杆性项目。对此,上海保交所健康险平台负责人总结经验认为,惠民保作为民生保险、普惠保险产品的成功需要汇聚多方的合力,从产品设计、运营推广到科技平台赋能,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产品设计是核心要素,需要结合地方特色,设计出直击百姓医疗痛点的产品,要切实填补“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门槛、高保障”的商业健康保险的“空白地带”。其次,运营推广是关键环节,“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广需要有节奏精细化的开展,既需要政府强公信力的背书,也需要发挥保险公司的市场化机制大力推广,同时需要结合线下推广和线上运营两个媒介。第三,平台支持是根本保障,惠民保产品涉及政府、保险公司、消费者,影响受众广,同时还需要和医保数据的对接,影响范围大,安全稳健、集成度高的平台是确保能够落地实施的根本保障。

对此,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建议,可以由国家医保局牵头研究发展规划,建立目标鲜明、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惠民保机制,并且产品需向中国银保监会报批,监管由医保局履行。

在具体经营管理上,张琳认为,各地的惠民保项目应像大病保险一样通过招投标确定承办和经办机构,要求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理赔应与社保数据对接,并直接在医院开辟结算窗口。在投保条件和保障范围方面也应有统一的标准,免赔额不宜设置太高。

关键词: 惠民保 社保 趋势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