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石基因检测(燃石肿瘤基因检测费用) 2019年IPO风暴与攻击

2023-05-11 09:58:36

来源:互联网

灼石基因检测(灼石肿瘤基因检测费用)

4月13日,诺禾致远终于登陆上交所科技创新板,交易代码688315,开盘价25元,市值近百亿,成为资本市场“NGS科研服务之一股”。

截至记者发稿时,诺和致远实时交易价格(数据来源:富途证券)


(资料图)

诺之源开业现场(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这一天,距离诺和致远第三次启动IPO已经过去了9个月。尽管如此,相比诺和致远曲折的上市之路,总算是一件好事。

2019年IPO风暴与攻击

2016年,诺和致远完成B轮融资后获得券商IPO辅导,但最终没有提交表格。两年后,诺和致远在更换辅导机构后,向 *** 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申请稿。这个申请持续了一年。在即将召开会议前夕, *** 宣布,鉴于诺和致远仍有部分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取消了第二天的发审会。

当时争议的焦点是诺和致远的股权结构。

2016年,范世斌、莫两位自然人股东分别以不到2.5元/股的价格,从诺和致远创始人处获得诺和致远部分股权。在半年后开始的一系列交易中,这些股份的价值增长了数十倍,引发外界质疑。对此,诺和致远的解释是,两人股份的定价综合考虑了他们对李瑞强个人事业发展的帮助以及与李瑞强的密切私人关系等因素。

在过去的十年里,李瑞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这离不开圈内前辈的帮助。熟悉李瑞强的人告诉动脉网,物理出身的李瑞强是典型的理科直男。他科研一丝不苟,但待人接物有点拘谨。“他平时和大家私下互动不多,在公司组织的一些娱乐活动中也很少露脸。”受访者说:“可能他真的不知道怎么活跃气氛。”

2020年6月,第三次面临IPO时,诺和致远调整了股权结构。

招股书显示,范世斌、莫于2020年4月将各自持有的诺和致远股份 *** 给成长12号。同年5月,诺和致远引入红杉安辰、招商银行、CIMC资本、服务贸易基金、海河百川、建创钟敏等一批新股东。到目前为止,诺和致远的前十大股东中,除了李瑞强(59.67%)和蒋智(4.37%)外,大部分都是机构股东。

在红杉中国看来,诺和致远基于现有业务的强大优势,正在相关领域进行扩张,逐步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曹一博表示,“成立10年来,诺和致远在以测序为代表的R&D服务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上市后,公司基于自身在基因领域的优势,向应用产品和服务器领域拓展,有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提交科创板IPO申请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2020年3月,诺和致远前员工在网上发帖称,新冠肺炎疫情后返工时,大量同事被公司辞退,将诺和致远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上,这一事件与诺和致远2019年选择以攻为守的经营策略不无关系。招股书显示,2019年,正在筹备上一轮IPO的诺和致远在三大业务板块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换来了业绩数据的大幅增长。

2019年,诺和致远扩招676名员工。一年后,674名员工离职,团队规模回到2018年的水平。64名离职员工中,546人将于2020年上半年离职,占比81%。

对此,诺和致远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上半年业务量和扩张的季节性下降导致人员淘汰率上升,导致部分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或主动终止。其次,2020年上半年,柔性智能投放系统上线,NGS测序流程优化,相应R&D和生产应用人员需求减少。

同样在2019年,诺和致远为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流从8109万增加到1.72亿,增加了一倍多。结合招股书提供的主要设备成新率和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安排可以看出,诺和致远的技术平台和自动化设备数量在这一年几乎翻了一番。诺之源列出的82项主要技术装备中,2019年新增35项,占比42.6%。

整个2019年,扩张之后的诺和致远如日中天,生活资料的产能、产量、销量都在相应比例增长。在单GB测序平均价格连续三年下降超过12%的情况下,截至2019年底,诺和致远的营业收入从去年底的10.5亿元增长至15.3亿元,增长45.7%。

但这种发展势头没有持续多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了。

尽管积极布局新冠肺炎疫情第二登陆点,共挽回业绩损失8000多万,但在高校、医疗机构大规模停工的2020年上半年,诺和致远全球业务将达到冰点。在大幅裁减员工的同时,诺和致远新分配的产能也有一半以上闲置。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诺和致远新增产能已经全部利用,基因检测行业因为不断迭代的应用场景,释放了需求。2019年攻击的最终概率会不错。

2021年3月初,当一只脚踏入资本市场的时候,诺和致远在北京酒仙桥电子产业园总部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十周年庆典。节日的气氛让这个平时热闹空的房间呈现出难得的舒适和放松。当天,李瑞强还在外面忙,没能到场。但他发了一个暖笑的预热视频。一些老员工不禁感叹,挫折真的让企业成长,企业家成长。

以“小企业”起家的巨人

说到诺和的来源,很多人的之一反应是科研服务商。随着服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甚至有人私下嘲讽诺和致远是测序圈的“富士康”工厂。但很少有人知道诺和致远是从小生意做起的。

2011年春天,李瑞强离开了华大基因副总裁的职位,在北京六道口创办了诺和致远。

北京六道口位于海淀区高校较多的学院路,旁边是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当时生命科学的研究刚刚进入分子时代,很多研究团队希望将基因层面的数据引入研究,但现有技术下很难梳理出分析线索。所以,当李瑞强通过自己的生成信息分析的软件,为周边高校的研究团队提供数据服务,让他们从海量的生命数据中快速提取线索,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早期,诺和致远没有成立实验室。李瑞强将带领一个团队进入客户实验室,与研究团队一起工作。

在华大基因工作了九年后,李瑞强已经是中国基因测序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2002年,从东南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后加入华大基因。李瑞强是中国之一个接触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的人。作为生物信息部的项目负责人,李瑞强在华大基因实现了国内基因测序史上的多项之一。2008年,李瑞强和华大基因组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首个大熊猫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2011年前后,华大基因的业务重心从科研服务转向临床应用,但李瑞强不愿转移注意力,选择了创业。配置大规模测序服务能力,是诺和致远创业第三年就开始的工作。

随着信息生成服务的日益增多,李瑞强发现,来自不同技术平台的数据可能会获得不同的计算机分析结果,这将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于是,诺和致远开始自建基因检测平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输出标准化的生物数据。在随后的10年间,诺和致远通过从头测序技术,逐步扩大业务版图,巩固基础科研服务的竞争优势,服务国内外超过4000家用户。

从头测序,即基因组从头测序。在高通量测序的过程中,首先将完整的DNA断裂成小片段,将小片段在计算机上测序得到的序列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拼接和组装,形成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传统的全基因组测序依赖于同一物种的参考序列,即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拼接和组装时参考同一物种的典型序列信息,以降低组装和拼接的难度。然而,没有参考序列、策略和算法来组装和拼接新物种以进行从头测序,这与传统的全基因组测序完全不同。从头测序对分析人员的生物信息学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何致远在行业内首创了基于从头测序的全基因组概念。

也就是说,单个生物的基因组信息对于某个物种来说是不全面的。基于同一物种多个个体的从头测序,可以推导出该物种的全基因组图谱,获得该物种完整的基因组遗传变异信息,成为下一代群体遗传研究的基础技术。

基于泛基因组技术,诺禾致远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陆地棉、扇贝、藏猪、金丝猴、天麻、黄河鲤鱼的基因组图谱构建,完成了800多个重要物种的基因组图谱构建。近年来,全基因组从头测序的需求发展迅速,地球上所有已知物种的基因组计划在几年内完成测序。

此外,诺禾致远结合科研服务不断发展的需求,先后部署了表观基因组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等。如果用基础科研服务的收入,到2019年,诺和致远将成为国内更大的服务商。

诺致远的出海战略始于成立的第二年,2016年起正式设立海外实验室,为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提供本地化服务。目前,诺和致远的业务覆盖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中国大陆以外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各报告期分别为31,443.30万元、47,021.97万元和52,664.62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9.87%、30.64%和35.40%。

行进过程中的慢变量

关于诺和致远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主营业务毛利率比较低。

以2020年为例,华大基因、贝瑞基因、金奎大基因的毛利率分别为65.34%、52.5%、67.41%。行业平均毛利率62.08%,而诺和致远只有35.11%。

对此,诺和致远解释称,毛利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从事前沿科研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相对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服务定价也相对透明。而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服务于新生儿、肿瘤、罕见病等临床应用场景。由于资质和技术门槛的限制,这类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定价相对自由,相应的毛利率也很可观。

毛利率低,让诺和智源类似于快速增长的基因检测行业中的一个慢变量。近年来,诺和致远通过多点布局尝试,不断优化盈利能力。

一方面布局临床应用场景。

2018年8月,诺和致远研发的“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获得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肿瘤NGS注册证的厂商,从而切入肿瘤基因检测市场。此外,燃石医药、世和基因、爱德生物分别获得了同类产品的注册证,其适应症均为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诺和致远的这款6基因检测试剂盒,选取了39个基因位点进行突变检测,是同类中最多的。2018-2020年,该套件毛利率分别为50.75%、71.78%、63.57%,与市场同类产品相当,也是诺和致远旗下毛利率较高的业务板块。目前,根据获得三类注册证书的高通量基因检测试剂产品数量,诺和致远已经在肿瘤领域建立了较为先进的竞争实力。

此外,诺禾致远还布局了基于数字PCR平台的肿瘤检测试剂盒、结合肿瘤靶向药物开发的伴随诊断试剂盒、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感染性病原体检测等临床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机器部分取代了手工工作。

2019年,诺和致远投资7000多万元,组建了40人的专门团队,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柔性智能交付系统,实现了从样本提取到最终数据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2020年3月起,柔性智能投放系统在实验室投入试运行。

具体来说,诺禾致远的柔性智能投放系统集成了数十种精密设备,实现了样品提取、检测、建库、数据库检验、文库汇集、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同时,借助系统自动化任务规划提供的智能解决方案,可以并行生产WGS、WES、RNAseq、数据库构建和测序产品等四个标准化产品。与人工协作或单环节人工半自动生产线相比,柔性智能交付系统可减少70%的人工投入,平均压缩60%的产品交付周期,提高5%的建库和检验合格率。

事实上,在基因检测行业布局临床应用场景或者用机器代替人工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高的稳定性和精度。诺和致远也是如此,但如果做了,就是壁垒。

基因检测还是好赛道吗?

诺之源上市后,国内基因检测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拥挤。从上游平台到中下游应用和服务,从科研服务到优生优育和癌症诊疗,每个赛道都挤进了至少一家上市公司,贡献了近1300亿元的市值。如果以BBC Research计算出的13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来计算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资本市场的基因检测项目几乎已经饱和。

但整个2020年,一级市场的基因检测项目扭转了前两年的颓势,获得了大量融资。Ideas、五源基因、和真生物、卡宇迪、吉凯基因等项目不断刷新基因检测企业融资金额上限。

那么,基因检测赛道还会是好赛道吗?

答案是肯定的。左手技术的优化,右手需求的升级,基因检测市场空的理论上市量足够大,新场景的不断迭代和释放的增量空仍在推高基因检测市场的天花板。

不过,基因检测市场已经过了新手福利期也是事实。对于未来的基因检测企业来说,仅仅拥有技术平台和开发实力已经无法说服市场。

一方面,未来的基因检测企业必须具备与团队综合实力高度耦合的应用场景渗透能力。从上一篇文章对诺和致远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从科研服务、临床服务到IVD,基因检测行业的毛利率都在上升,相应的难度也在升级。基因检测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沿着提升毛利率的道路往上走。相对而言,抢占临床应用场景是市场上行之有效的做法,行业内很多企业都在这么做。这从过去几年的肿瘤NGS混战,去年的mNGS融资热,以及今年的肿瘤早筛爆发就可以看出来。

另一方面,除了应用渗透能力,商业韧性也是基因检测企业必备的能力。基因检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本身已经逐渐走下神坛,市场不会为它的前沿买单。怎样才能结合实际需求打造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如何构建高效的商业渠道 *** ,快速到达终端用户?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调整增长节奏?这些都是基因检测企业未来站稳脚跟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我们愿意相信基因检测的未来,就像我们也愿意相信基因产业的未来一样。毕竟科技美化生活永远是趋势。

关键词: 若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