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3.76万亩“稻稻肥”轮作推进 无人机精准播撒开启冬种新模式|焦点热文

2025-11-14 09:27:2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人机蓄势待发。

眼下正值冬种关键时期,武宣县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11月13日,在三里镇五星村的连片稻田上空,多架无人机在技术人员操控下往来穿梭,将紫云英与油菜种子按3:1比例精准播撒。金黄稻茬、翱翔无人机与湛蓝天空,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冬种画卷。

“当前正是播种绿肥的最佳时机,必须抢抓农时。”正在田间指导的三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覃和访表示,晚稻收割后播种紫云英和油菜,待来年春季翻耕还田,可快速腐解成优质有机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这种绿色培肥方式既能减少化肥施用,又能持续改善土壤结构。

技术员将绿肥装进无人机。

在五星村1500亩项目实施区,丰厚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继芳正带领团队仔细核查地块。“我们采用无人机航拍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符合连片种植要求,将误差严格控制在2%以内。”曾继芳介绍,这种精细化的工作方法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武宣县计划实施“稻稻肥”轮作面积3.76万亩,总投资564万元。通过公开评审确定的11家实施主体,涵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多元经营主体。县农业农村局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管护主体掌握绿肥播种、管护等关键技术。

三里镇五星村连片稻田上空,无人机正有序播种绿肥。

“通过绿肥还田,每亩可减少化肥支出约100元,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显著提升。”正在劳作的村民黄翠萍算起经济账。她前年试种的1.8亩稻田,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早稻亩产反而增加50公斤,真正实现节本增效。

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将绿肥种植与耕地质量提升紧密结合。通过持续推广“稻稻肥”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还促进了双季稻恢复生产,为遏制耕地“非粮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关键词: 实况网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