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彰显史诗格局

2021-12-11 08:07:17

来源:北京日报

采撷一段光影,回溯历史长河。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影片《跨过鸭绿江》将于12月17日上映。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该片“全景式、史诗性”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既是国产大片,也是党史教育大课。

今年年初,电视剧版《跨过鸭绿江》在总台一经播出,便成为开年现象级大剧,电影版《跨过鸭绿江》则用154分钟浓缩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该片总导演董亚春说:“电视剧有40集篇幅,对于学业和工作比较繁忙的观众来说,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观看一部长剧,所以在拍摄电视剧版的同时,我们就按照一个非常完整的方案同步推进电影版。相比起电视剧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讲述,电影版则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难度的确很大。我们满怀敬畏,付出了诚意和心血,最终还要靠观众去影院观看以后,给我们做出一个评断。”

该片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1年来,首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献。影片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抗美援朝整个历史进程,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影片在讲述国际格局突变时中、苏、美三国领导人作战指挥思想博弈的同时,既展现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思维,也展示了以彭德怀为统帅的指挥员们的战场谋略,以及全体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正义之战、精神之战、胜利之战的硝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演绎出生死系之的兄弟情、战友情、家国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影片在故事走向、历史事件、领袖人物和相关的重要形象上均遵循尊重历史的创作原则,同时力求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与交融,有温度、有亮度、有浓度地传递家国情怀。

在刚上线的预告片中,经历了残酷的松骨峰阻击战,志愿军335团仅剩下7名战士,也要高傲地耸立在自己的阵地上,为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提及这场戏的拍摄时,董亚春依然非常感动:“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有一种对战争诗化和意境的表达,能够升华志愿军战士的壮举,所以这里用的都是升格镜头。战争胜利后,他们走在阵地上,接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电报,地上一片白茫茫的雪,所有尸体都埋在雪地里看不见了。几位战士站在那里,高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希望那些牺牲的战士们都能听到这封电报、听到这个声音。”

片方近日发布的一组定档海报颇具纪实气质,融合极强的历史揭秘感和现场还原感,打开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飞虎山、长津湖、汉江、铁原等标志性战役和战斗的各个切面。志愿军38军军长梁兴初、50军军长曾泽生、63军军长傅崇碧和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等诠释了各级指挥员的军人风骨;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成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缩影;激烈恢弘的战争叙事和可亲可敬的英雄群像宏观勾画出史诗般的战事全貌。

该片在思想性、制作水准、艺术价值、市场空间等各方面得到了电影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从电影《跨过鸭绿江》中,我们看到了一种鲜明的全局意识和整体思维,它全面而生动地把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用影视艺术传达给大众。像《跨过鸭绿江》这样有历史高度、思想深度、人文温度的作品,一定要积极推荐给大众,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认为,《跨过鸭绿江》有独特而强烈的纪实属性,作品对战争谋略、战斗场景、战事演化的呈现,无论对军事迷还是非军事迷都能产生吸引力。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军史专家刘波认为,全景式展示抗美援朝非常有必要,但难度很大,总台能够在一部电影里把这么宏大的题材拿下,非常了不起。“从军事专业角度讲,这部作品总体脉络特别清晰,有很强的纪实属性。”

关键词: 鸭绿江 史诗 格局

推荐阅读

郭凯敏声情并茂塑造楷模感人形象

发布于

王雷:从看客到掌柜用了21年

发布于

正阳桥镇水兽的由来

发布于

月盛斋与前门之缘

发布于

首图联手鲁博建鲁迅文化推广阵地

发布于

《乡村爱情14》王小利版刘能归来

发布于

“女强男弱”也能《幸福二重奏》

发布于

远古书写的力量与美感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