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书写的力量与美感

2022-01-12 08:00:55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历来被视为中华文明千载相连的母本,而文字之始,又“莫不生于象形”。那些被赋予灵性的文字,或篆刻于精美的玉琮玉璧之上,或藏身在传承千年的古籍碑帖里,每近观之,仿佛能听见来自远古的呼唤。

正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纳天为书——韩美林天书艺术故宫展”,让观者与那些既遥远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古文字符号,有了一次邂逅。诚如黄苗子所言:“仓颉造字鬼夜哭,美林天书神灵服。不似之似美之美,人间能得几回读?”让我们走近它们,体悟书写之美。

“天书”何处寻得?

在中文语境里,“天书”一般指无法释读的书。韩美林的“天书”是一本大8开的大书,足足重22斤,书中辑录了一万余个古文字。

这是韩美林耗尽30多年的心血,从散落在祖国各地的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文物遗存上,搜寻记录数万个古文字符号,再经过精心临摹,整理分类,最后又以类似文字的艺术品再现于世。韩美林的“天书”将文字的可读性转化为可视性,突出每一个“字形”即是一个独立的视觉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讲,韩美林的“天书”已成为一幅幅画,超越了含义,进入一种纯粹的审美境界。“天书”是文字,是书法,也是绘画,是三者完美的统一。

那些远古的文字,原本记载着我们祖先最初的印记,通过韩美林的再创造,以抽象的形式完成了美的创造。

“天书”的灵感来源于石碑、青铜器、石刻、岩画等文物。为创作“天书”,深山老林、黄土沙海都留下了韩美林的足迹。为了寻访到更多“无家可归”“无祖可考”的古文字,他去了贺兰山、桌子山、黑山,还有云南沧源、元江等地。一提起这些遥远的地方,韩美林常常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那里曾经是一片繁荣,而今一片荒凉。那些搬不动的、风沙热浪一时也冲击不完的古文化遗存,是我最有兴趣的去处。”当韩美林采集到了足够丰富的“天书”遗存后,他开始在工作室中以现代之法诠释祖先的精神印记。翻看“天书”每一页,圆润有力的古文字,利用了古老文字和符号的各种外形特点,也结合了内在含义上的关联性。

“天书”如何玩?

展览第二单元“观其全,知其通”以韩美林收集、临摹、筛选、研习为线索,展出韩美林的笔记与手稿,真实地呈现了其加工“天书”的巧思过程。汉字具有一字多形、多字一形、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等特点,这些都在韩美林的“天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运用笔划的粗细,塑造文字的节奏;利用点、线、面的组合,构筑成新的韵律;尝试以各种媒介为载体,展现文字经过千锤百炼后的魅力。展厅中,“天书”以卡纸、宣纸、瓷器、木头、紫砂等材料作为媒介,在浓、淡、干、湿的分布中,将空、白、虚、实的古老哲学理念,通过艺术家轻、重、缓、急的手法,折射出古拙、稚气、率真、大气的现代风范。

“天书”是好玩的,这个命题离不开中国文字的象形性特点。在第四单元“游于艺,竞自由”中,我们看到,韩美林从民间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创造的灵感。千百年来,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汇聚成一座浩瀚的民间视觉艺术宝库。各种民间图案与纹饰启发了韩美林,使他在“天书”创造中充满了想象力。他将“天书”拓展至水墨、陶瓷、紫砂、印染、木雕、铁艺等各个领域。现场展出了他烧制的陶瓷瓶、陶瓷盘、紫砂壶,甚至是以古代文字符号为形设计的“天书”椅子。这些日常生活器物同“天书”艺术完美融合,超越形的规范而直达神采的国度,不仅是体的塑造,更是魂的铸就,将“天书”特有的审美内涵与文化精神融合为一体。

痴迷于“天书”

韩美林主张让艺术融入生活,让美走向人间。他曾说:“我是个有一滴水就能活的人。”他吃饭不挑食,搞艺术更不挑类别。韩美林随身总带着一个构思本,只要捕捉到美的意象,他即刻便要记录在纸上,随时画出自己的创意。画的空隙写满了他记录的往往不知其意的古文字。

20多年前,启功先生无意中看到,立即引起了他的好奇,打趣地说:“你这是在给古文字办‘收容所’呀。”然后开始一页一页翻看韩美林在本子上记录的金文和甲骨文,最后,他对韩美林说,你是画家,又有书法功底,你能把古文字写出独特的美感来。韩美林受到了鼓励,开始跑贺兰山、桌子山、阴山、黑山、黄土高坡和大漠,开始到考古遗址、碑林、图书馆中了解文字的各种书写方式。韩美林爱上了古文字,那劲头跟恋爱一样,因为爱,所以爱,无需理由。尽管有太多的古文字,连古文字学家都无法考证出意思。韩美林不在乎,他看重的是字的形。他常说:“专家研究这是个什么字,我研究这是个什么形。他们不要的,丢弃的,我都当宝贝一样捡回来。”从艺术家的角度,他敏锐地发现,古文字是具象美与抽象美的交界点。上面有一种远古的朦胧美,最能激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韩美林曾说:“古文字学家求的是形、音、义,我求的是真、善、美。”

与时间赛跑

人们总能看到韩美林在从事艺术创作时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一刻不停地写写画画。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从早忙到晚,一刻不停歇,他会伸开两个手指,告诉你:“我是两个穷人,时间的穷人和空间的穷人。”韩美林一直在跟时间赛跑。无论在何种境遇下,他脑子里有关艺术创造的点子不断涌现,似乎永不会干涸。韩美林常说:“我的艺术刚刚开始!”今年已86岁的他,坐在椅子上,总是挺着腰板,两条胳膊张开,撑住桌面,谁想得到他的心脏搭过四个桥。他吃饭常常只是青菜豆腐,就点“老干妈”辣酱。“我的激情用不完!”不管是木头,还是铁片,他都能想出办法,或刻,或雕,或铸,达成创意的同时,尽显各种材质的魅力。

韩美林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要有魅力。深奥难懂的古文字在他手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艺术是有生命的,而这个生命的根就扎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韩美林常年游走于民间,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汲取精神养分,获取创作灵感。韩美林说:“天书,不是我随心所欲的臆造,而是我们祖先曾经潜心创造并使用过的文字或符号。它们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他说,它们不是解释,而是呈现。他通过创作“天书”来表达对中国古文化的敬畏与陶醉,以“天书”的意象来引导今天的人们重归远古的“初心”。

关键词:

推荐阅读

郭凯敏声情并茂塑造楷模感人形象

发布于

王雷:从看客到掌柜用了21年

发布于

正阳桥镇水兽的由来

发布于

月盛斋与前门之缘

发布于

首图联手鲁博建鲁迅文化推广阵地

发布于

《乡村爱情14》王小利版刘能归来

发布于

“女强男弱”也能《幸福二重奏》

发布于

远古书写的力量与美感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