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到清明

2022-04-01 06:23:13

来源:北京日报

编者的话

俗话说“清明大似年”。对这个隆重的传统节日,每个人记忆里都有抹不去的一笔。它们是烈士陵园里肃穆的丰碑,是田野里亮黄色的油菜花,是长辈脸上慈祥的笑容,是可爱又可口的青团。让我们跟随孩子们的笔触,细细品味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吧。

清明祭祖

北师大二附中高一(13)班 吴亦涵

清明节扫墓祭祖,老家那边叫“做清明”。我已经忘了第一次参加做清明是哪年。只记得那时我是个穿毛线裙的短发小姑娘,穿着新靴子踏过泥泞的乡间田埂。

我的老家在安徽枞阳,从合肥下火车,换乘大巴,要晕晕乎乎地坐几个小时才能到。窗外的景物从合肥的高楼大厦变成平坦的原野和低矮的山丘。老家的春天少有粉嫩娇艳的桃花和红晕娇羞的杏花,更少有高高在上的玉兰和海棠。开得最欢的是路边田里的油菜花,一望无际的亮黄色,淳朴而明快。

外婆家后面的山坡上有许多石碑。小时候我常在碑旁跳来跳去,碑周围的枝丫上缠挂着彩色的纸穗或塑料穗。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些都是墓碑,每个碑下都睡着祖先,而那些彩穗是扫墓者留下来的“标子”。

我第一次做清明,祭拜的是我的老太太,即外公的母亲。我四岁前见过她,她总坐在屋前晒太阳,笑眯眯地看我在屋前追赶咯咯叫的“溜达鸡”。后来她的黑白照片高高地挂在堂屋里,照片里的她依然笑眯眯地看着我。

老太太的坟离外婆家有一些路,我们乘三轮车一路颠簸着过去,下了车还有长长一段路。因为我走得慢,那天我并没有做上清明,被放在了舅舅家,等大人们办完事再把我接走。天上下着雨,在舅舅家的猪圈外,我看到一只癞蛤蟆。那个又小又丑的动物用无神而鼓鼓的大眼睛瞪着我,吓得我一动不敢动。最后舅妈赶来救我,用生柴灶的大烧火钳子把它夹走了。

后来我长大了,又随亲戚在钱桥镇给我从没见过的爷爷奶奶做清明。大人做清明总会带上生鸡、生肉、生鱼、生腐(一种油炸的长条豆腐)和米饭,可能还有苹果或者米糕一类,大抵记不清了。然后给祖先敬一杯白酒,洒在坟上。大人们有时会忧思涌来,忍不住掩面而泣。小孩子们虽然不知所以,但在他们有限的记忆当中,已经有了这样的印象: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伴随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人们都要来到先人的墓前,完成这样一个仪式。

如今,每到清明,我都会想起“古墓累累春草绿”的南方故乡。清明祭祖,连接着村庄的历史与未来,也连接着中国人的历史与未来。民间有一句俗语:清明大似年。清明节像春节一样,是能把整个家族聚在一起的重要机会。每次我离开老家,乘火车一路北上,都在想下次什么时候能回来。清明祭祖的记忆,已经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永远抹不去。指导教师 尹芳

忆太姥爷

文汇中学初一(17)班 孔垂华

丝丝春雨,带来了春的消息,带去了我的思念。太姥爷,您还好吗?我很想念您!

我从小备受太姥爷宠爱,记得小时候每次见到他,他都会把我抱起来举高高,看我有没有变沉;用胡子扎我的脸,说看“嫩气球”会不会被扎破;和我比个儿,看我长高到他衣服的第几颗扣子。真是一位老顽童。

我则喜欢在他坐着的时候,伸手去摸他头顶上那块不长头发的头皮。这一块隐匿在花白稀疏头发下的“不毛之地”,总是让我很好奇。每次太姥爷都慈祥地看着我,任凭我摸他,笑着给我讲述他当年上战场的故事。这块秃的地方就是被弹片划伤过,从此才不长头发的。我懵懵懂懂地听着,懂,似乎又不懂。但太姥爷每次说起这段往事时那激动的表情和坚毅的眼神,深深印在了我心里。老顽童在我眼里瞬间变成了形象高大的老英雄。

随着我渐渐长大,知道了太姥爷参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那段历史中有无数的英雄,每当想到我可亲可敬的太姥爷也是这段史诗中的人物,我都会由衷地感到骄傲。

青春的扉页已翻开,褪去懵懂的我开始体会到生命的无常。敬爱的太姥爷终究没能永远地陪伴我,因癌症于去年凛冬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每当我在夜阑人静中想念他时,总会感慨他的一生精彩无憾。

《长津湖》《水门桥》《最可爱的人》……我从这些电影中了解到,当年,英雄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用意志与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对抗;他们拿着最为普通的枪械,用血肉之躯与坦克、大炮和飞机一决高下;他们藏在皑皑白雪之中,成为让敌人肃然起敬的“冰雕连”。这些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精神永存。太姥爷,清明节,我要把思念诉说给您听,也诉说给每一位英雄。我们会用知识武装头脑,勤奋读书,自尊自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指导教师 范蕾

青团味悠长

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二(4)班 潘莀祥

清明节,除了细雨、新茶,我最喜欢的还是充满春天气息的青团。妈妈说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它的制作和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做青团。我们提前准备好艾草汁,我帮妈妈把艾草汁倒进糯米粉里,妈妈和面,和着和着,糯米粉就变成了绿色,就像春天跑进了面团里,一个个绿油油的小团子可爱极了。下一步就像包饺子一样,在绿色的小团子里面填上各种馅料,有传统的芝麻馅和豆沙馅,还有创新的海苔肉丝馅或者奶酪蛋黄馅。做好之后上锅蒸熟,熟了的青团变得又大又漂亮。趁热咬一口,香甜软糯!

我从书本上学到,青团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每年冬至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全国只吃冷食,冷食青团就来源于此。南方一些地区在制作青团的时候会放三种馅料,称为“三酿”,谐音“三让”,有谦虚的含义。青团名字里有个“团”字,还有圆满的美好寓意。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小小的青团不但味道好,还承载了这么多历史文化,让人回味悠长。指导教师 杨新

一山一石一丰碑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一(1)班 韩之荦

去年清明节,我随家人来到位于广西桂林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为新中国成立流血牺牲的红军将士。

纪念馆依山而建,整体设计就像一顶红军帽。正门上一颗大大的红五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不要忘记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们。

拾级而上,纪念馆序厅正面一幅大型浮雕映入眼帘,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踩着简易浮桥抢渡湘江的场面,把我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88年前,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走上长征路,来到广西与湖南交界的桂北地区,准备渡过湘江。此时,蒋介石布下“口袋阵”,以30万重兵三面合围,中央红军遭遇了生死攸关的一战,与敌人苦战五昼夜,强渡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为此,红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

出了纪念馆,我们跟随讲解员,来到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在那场战役后,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将红军战士的遗体掩埋。山坡上,有一片石林,伫立着数不清的大青石。每一块大青石下面都掩埋着红军战士的遗骸;每一块大青石上面都插着一面鲜红的党旗。真是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我驻足雕塑长廊,凝视着以红34师师长陈树湘为原型的红军雕像。那一年,他29岁,以一个革命军人最壮烈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将士都很年轻,有的甚至只有十二三岁,他们长眠在湘江之畔,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展开了胜利的通途。

回家的路上,我看着车窗外的满眼春色,没有说太多的话。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忆往昔,为了新中国,无数年轻的红军将士以生命赴使命;看今朝,找准人生的方向,锲而不舍,就是我辈青年对英灵最好的告慰。指导教师 张宝瑜

桃花雪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高二(1)班 姚天弈

印象中的春是这样的,她带来生机,哺育万物。春风暖暖的,柔柔的,唤醒结冰的河湖,温暖苍凉的田野。动物们缓缓走出山洞,人们也脱下臃肿的冬衣,生命的力量汇成一首春天的交响乐。

短暂的春天被画家用画笔精细地描绘下来,于是,便成了永恒。阳光明媚的清晨,蓝天、微风与人物的惬意交织,散步的母子便定格在莫奈《撑阳伞的女人》里。

今年的春却与往年不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好一场盛大的桃花雪!整个北京被皑皑白雪覆盖得宛如童话世界一般,含苞待放的桃花将洁白的雪映衬得粉嫩,清冷的雪就有了一丝妩媚。不远处,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儿得不亦乐乎;大人们拍照赏雪;小狗摇着尾巴在纷纷大雪中撒欢儿,留下极浅的脚印。

一味明媚的春花绿树似乎有些俗艳,冬天的银装素裹又过于冷酷。雪映桃花,桃花清丽脱俗;桃花映雪,雪白得有情味。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风景如此,社会、生活无不这样。

在桃花雪中,尽情享受吧。指导教师 金娅莉

供图 视觉中国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春事到清明

发布于

月见湖春鸣

发布于

星船与大树

发布于

茶花女:序曲印象

发布于

屋顶上的歌

发布于

十载磨砺“嘉”音铿锵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