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首尔咖啡处处

2022-07-26 15:46: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首尔的咖啡馆特别多。2019年4月的首尔行,回忆起来似乎总是在喝咖啡。

在钟路的BANJOL,是我和同行友人刚到首尔那天的下午。看了一个小展览后,在外面的平台上喝了一杯咖啡。首尔上空的云影和春天的太阳洒在身上。之后,清溪川、火花路、景福宫、光华门广场逛了一圈,晚饭跑到三清洞一家炸鸡店,啤酒炸鸡,蘸甜辣酱,还有田螺龙须面。这家店在路基的下方,门口是一段斜着往上走的马路。我想象了一下盛夏暴雨沿路基倾瀑而下的情景。


(资料图片)

炸鸡店有个繁体汉字招牌叫“雞熱社”。突然在街面店招上看到汉字,还是有点惊奇。二战后,朝鲜半岛全面去汉字化,汉字使用的地方很少,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谚文,一种朝鲜半岛15世纪开始与汉文一起使用的音标文字,有点像日语中的假名。日语直到现在还是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谚文则是单独抽了出来。

去查了一下,现在韩国哪些时候和地方会使用汉字呢?

古装剧里面的各种道具,屏风、文书、用品等,上面的文字是汉字,否则与历史不符。

地名标识在韩文的后面附有汉字。

因为音标文字里同音异义太多,为了严谨表述,韩国政府机关的公文,重要的证书、文件、信件都使用汉字,比如在韩剧里看到里面的角色要辞职,就给老板递上“辭職書”,镜头还给个特写。

重要节庆的祝贺语、春节的春联、葬礼的挽联,用汉字。

再有韩国人的身份证,名字在韩文的后面都标注有汉字。我为此专门请我们首尔之行的陪同人员小李姑娘给我看一眼她的身份证,果然。据说,很多韩国年轻人已经不太会写其他的汉字了,但自己名字的汉字都会写。

这天的炸鸡店,同行友人小红的一个熟人跑来会合,韩国戏剧导演李光馥,她们俩是在大凉山戏剧节认识的。李光馥一开口,中文那个溜啊,让人钦佩不已,虽说之前她在北京待了好几年,但几乎没有口音的中文,还是得有语言天赋才行。有一年,成都蓝顶艺术村的D空间有个群展,其中有艺术家九九的作品,在现场和她聊天,听口音,是重庆妹儿,再往下聊,才知道她是日本人。这种语言天赋真是让人惊异。

啤酒炸鸡成了近年来到韩国旅行的标配,这是2013年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功劳。可惜我们是在夏天,没有雪。我认为剧里两人在医院望着窗外初雪那段戏挺精妙的,那边外星人都敏俊,想起四百年前的那个女孩在初雪里的表白,这边千颂伊想起童年时初雪那天父亲离开了家,两人内心都充满了忧伤潮湿的情绪,但千颂伊二兮兮地脱口而出的是想吃啤酒配炸鸡,没有说出的这是父亲当年作为奖励的食品。

我记得在“雞熱社”我又喝了咖啡,是在这家店里点的,还是隔壁咖啡店买了拿过来的?

之后几天,我们的行程:首尔市立美术馆,大卫·霍克尼特展;达·芬奇美术馆的三国志多媒体展览;江南,COEX的星空书店,网红打卡店,从地面到天顶的书架,根本不是让人买书看书的地方;江南,Queenmama market,生活市集商店,二楼是书店,窗外绿荫深厚;中路区,阿拉里奥美术馆(ARARIO MUSEUM),美术馆一楼是咖啡馆;三清洞商业区,很好逛,刚觉得想坐一下的时候就有可以坐下来的店,在以牛奶制品著称的“百味堂”吃了招牌的冰淇淋……

在上面这些地方都喝了咖啡。

然后是东大门设计广场(DDP)。这是扎哈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太空感。里面有一家叫CAFE de FESSONIA的咖啡,在网上很红。它的吧台做成船头的样子,四周几把椅子,一些可以坐下来的墩子,倒是跟建筑风格很搭,但相当不舒服。咖啡馆,在我看来就是能够窝下去的地方,树影婆娑和沙发是必需的。在CAFE de FESSONIA,坐在墩子上喝了咖啡。

在贞洞剧场看了《赤壁》,三国主题的新编音乐剧,结合盘索里(朝鲜王朝后期民间的一种说唱形式)、现代舞,以及摇滚等各种元素,很有意思。道具是人手一把折扇(盘索里的传统),然后用折扇为支点,变幻三国时期的刀枪剑戟和儿女情长。刷刷刷地甩扇声贯穿全场,血气充沛,全场气氛燃爆,虽然一个字都听不懂,但背景和人物都很清楚,也完全看嗨了。戏散了后,在剧场外逗留了一阵,遇到演曹操的演员卸妆出来,聊几句。曹操听说是中国观众,立马非常开心。贞洞剧场也有一个小咖啡馆,桌椅摆在廊下,面对院子,我们在这里又喝了咖啡。

前阵子我看书,才晓得折扇是作为贡物从朝鲜进入中国的。高彦颐在《闺塾师》里说,“明代上流女性开始使用折扇,而折扇曾属妓女专用”。

在首尔的最后一餐,吃了活章鱼,喝了一点烧酒。这个得专门说一下。前者,是视觉恐怖的暗黑系料理,真吃的时候,其实没啥特别的异常,只觉得颇为鲜美。我不记得同行的另外三个女友,晓蕾、小红和睿睿,她们吃没吃活章鱼,记忆中她们几个咂着烧酒表情复杂地注视着我。我是不喝酒的人,但也喝了几口烧酒,我觉得比中国的白酒柔和多了。最后一餐,没有喝咖啡。

二零二二年七月十八日 洁尘(作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