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创新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2-08-29 17:35:0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变革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呼唤着能与其相适应的创新性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现,要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塑造和引领作用,迫切需要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遵循的原则


【资料图】

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转化,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内涵式发展的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要形成传统文化产业创新转化发展体系。

一是转化者与受众。转化者与受众是优秀传统文化转化的主体,转化者是文化的传递者、传播者,受众是文化的接受者、继承者,二者相辅相成。

二是转化平台。转化平台是转化者与受众进行文化转化所建立的关系网络,包括特定的自然空间、社会文化空间等,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转化的环境。

三是转化内容。转化内容包括珍藏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收藏在文物博物馆里、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包括书写在古籍文字里的民族伦理精神、文化符号、民族艺术、社会制度、知识体系、节日习俗、生活方式等,是文化转化的核心内容。

四是转化方式。转化方式是文化传承的形式、方法、工具、手段和策略等的总和,如民间转化、场馆转化、媒体转化等。

五是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在市场经济中保障创造性转化能够良性运行的制度、法律、政策、措施、民间转化机制、监控机制与评估机制等,比如文化管理、文化开发、文化创新政策和权威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优秀的专家学者管理制度、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常规的管理人才培训制度等。还要形成转化平台的机制,如公益机制、共享机制、服务机制、盈利机制、投资机制、评价机制、监管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等。

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基本路径

政府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将其作为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际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战略规划,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导、落实和推进。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优化发展环境。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制度环境、人才环境、创业创新环境等各项制度保障。优化法治环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育基地,创新人才交流与管理的新机制。

二是丰富产品体系,形成产业集群。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可形成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要强化一体化观念,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树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文化整体形象的新观念。

三是创新投资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政府必须加大科技研发、人才服务、金融服务、品牌建设等平台建设投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引导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合作,加强技术研发等。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模式。营造有利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完善财政、税收、土地以及人才政策。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政府可设立“文化产业基金”,通过税收、金融、采购与购买补贴等综合性政策,激励和带动文化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文化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文化产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