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通常用到的免赔额是什么意思?

2025-11-03 15:04:40

来源:和讯网


(资料图)

在保险领域,免赔额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损失额度。简单来说,当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低于免赔额时,保险公司不会进行赔付;只有当损失超过免赔额,保险公司才会对超出部分进行赔偿。

免赔额的设置对于保险合同双方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免赔额能够有效降低小额索赔的处理成本,避免大量琐碎的理赔事务,从而提高运营效率,控制保险成本。而对于投保人来说,虽然设置免赔额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自行承担部分损失,但同时也可以换取较低的保险费率,降低保费支出。

常见的免赔额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绝对免赔额: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免赔额类型。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保险公司只对超过绝对免赔额的部分进行赔偿。例如,某保险合同规定绝对免赔额为 500 元,当被保险人的损失为 800 元时,保险公司只赔偿 800 - 500 = 300 元。

2. 相对免赔额:当损失达到或超过相对免赔额时,保险公司将对全部损失进行赔偿;若损失未达到相对免赔额,则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比如,保险合同规定相对免赔额为 1000 元,当被保险人的损失为 1200 元时,保险公司将赔偿 1200 元;若损失为 800 元,保险公司则不予赔偿。

3. 总计免赔额:这种免赔额是把在保险期内所有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损失加总,当全部损失超过总计免赔额时,保险公司才进行赔偿。例如,某保险合同规定总计免赔额为 2000 元,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先后发生三次损失,分别为 500 元、800 元和 1000 元,三次损失总和为 2300 元,超过了总计免赔额,此时保险公司将赔偿 2300 - 2000 = 300 元。

下面通过一个表格来更清晰地对比这三种免赔额类型:

在购买保险时,投保人需要仔细了解保险合同中免赔额的相关条款,包括免赔额的类型、金额等。不同的免赔额设置会对保险的赔付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充分理解免赔额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保障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关键词: 赔额时 赔额类型 保险时 保险责任范围 中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