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看!臻和科技赴港IPO:两年半亏损超11亿,集采大势下如何应对?

2022-10-14 19:42:44

来源:腾讯网

中新经纬10月14日电 (林琬斯)近日,臻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臻和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和美银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同时,公司获得了正心谷资本、经纬创投、中金资本等投资机构的青睐。

不过,中新经纬注意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臻和科技两年半亏损超过10亿元,何时扭亏仍未能预见。在IVD(体外诊断产品)集采大势之下,臻和科技如何应对?公司回应称,截至目前尚未获得进一步关于IVD集采消息,将持续关注国家医保政策以及政府集采相关工作。


(资料图)

E轮融资超10亿元 经纬、高瓴入局

官网显示,臻和科技于2014年成立,是一家创新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招股书显示,臻和科技的自主研发技术涵盖了分子检测的全流程,覆盖了针对20多种癌症的早期检测及筛查、诊断、治疗选择及监测的整个周期,产品及服务组合包含20项商业化产品及服务以及18项在研产品及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癌症治疗选择市场,臻和科技核心产品Genecast IVD-KNBP(下称臻畅安)是第一款在中国商业化的仅用于结直肠癌的NGS伴随诊断试剂盒,也是全球第二款此类试剂盒。目前,臻畅安每项测试价格为7000元至8800元。

据招股书介绍,结直肠癌在中国越来越常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发病人数计,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三大癌症之一。2021年,中国有46.76万名患者被诊断为结直肠癌,预计将于2030年增至60.63万人,2021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9%。

招股书显示,2021年2月,臻畅安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伴随诊断检测及治疗选择,于2021年3月开始在中国商业化该产品。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臻和科技进院业务模式下销售臻畅安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60万元及480万元。

在预后及监测市场,臻和科技推出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商业化的MRD(微小病灶残留)检测服务Genecast MRD-Lung(朗微博),臻和科技也成为中国首家开展肺癌MRD临床研究的公司。

成立至今,臻和科技已获得凯风创投、雅惠投资、正心谷资本、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经纬创投、中金资本、清控银杏、泰康人寿、GNCST等数十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其中GNCST由珠海高瓴正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资拥有。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臻和科技先后完成了250万元、2600万元、1.15亿元、2亿元、2379万元、2.75亿元融资。2020年10月,臻和科技获得逾12.3亿元E轮融资。E轮融资后,臻和科技估值达到52.30亿元。

两年半亏损超11亿,何时扭亏?

“以基于二代测序(NGS)的癌症预后及监测的收入计,我们2021年的市场份额最大,达到36.8%。”臻和科技在招股书中多次使用“最大”“领先”“头部”等形容公司及产品。

但从收入情况来看,臻和科技目前仍是亏损状态,其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无法预见何时将扭亏。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臻和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04亿元、3.93亿元及2.07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81亿元、4.07亿元及1.88亿元,两年半亏损了11.76亿元。

臻和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2021年的收入较2020年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心实验室业务及进院业务收入增长;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主要由进院业务及其他服务的收入增长所推动。

对于出现净亏损的原因,臻和科技解释称,主要是由于研发项目相关费用、销售成本以及运营相关的销售、营销和行政开支费用、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亏损等。

具体来看,研发与销售成本方面,招股书显示,同期,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37亿元、1.76亿元及1.02亿元,研发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45.1%、44.8%及49.2%;同时,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87亿元、2.53亿元、1.28亿元,占同期收入的为61.4%、64.2%及61.7%。

不过,臻和科技仍坚持,“以运营费用率计,我们的运营效率在中国业内属最高的之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们的期内亏损为中国业内头部企业中最低的企业之一。”

同时,臻和科技表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7.10亿元。根据管理层预测,这足以支持未来至少三年的研发活动及市场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臻和科技的毛利率出现下滑趋势。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臻和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68.6%、66.9%及59.8%。对于毛利率由2021年上半年的70.5%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59.8%,臻和科技解释称,该减少主要是由于进院业务(其毛利率低于中心实验室业务)在整体业务组合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臻和科技表示,随著公司扩大进院业务的规模,尽管其毛利率较中心实验室业务相对较低,但鉴于其黏性及长期的业务性质,公司认为其所需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更低,因此,从长远来看,其将对业务利润率作出积极贡献。

IVD集采大势来临,臻和科技如何应对?

招股书显示,臻和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在中心实验室业务下于实验室向个人患者客户提供癌症精准诊断检测服务,以及在进院业务下向医院销售产品和服务。

其中,中心实验室业务一直是臻和科技最大的收入来源,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占总收入的83.4%、75.4%及67.1%,同期于中心实验室业务模式下订购的医院数量(不包括已经计入进院业务模式中的合作医院)分别为392家、445家及368家。

进院业务收入则占比较小。招股书显示,同期,进院业务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2.2%、21.6%及30.9%,分别有21家、38家及42家医院使用臻和科技进院业务模式下的产品。

虽然进院业务的营收占比较中心实验室业务小,但臻和科技表示,其中心实验室业务模式已实现初步规模,正在强化的进院业务模式发展历史较短但增长迅速。

从竞争格局来看,臻和科技声称拥有核心产品臻畅安,其和艾德生物、思路迪及真固生物是唯一拥有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结直肠癌适应症的基于NGS的治疗选择IVD产品的公司。

不过招股书显示,覆盖靶点最多的产品是艾德生物的人类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于2018年11月批准上市,上市时间最早,适应症覆盖非小细胞肺癌与结直肠癌。相比之下,臻和科技的产品覆盖基因仅4个,少于艾德生物的10个,适应症也较艾德生物少了非小细胞肺癌。

且就IVD试剂业务而言,除臻畅安外,臻和科技尚未获得其他在研产品的监管批准,而且公司也尚未以商业规模生产任何产品。

臻和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如果竞争对手开发及商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较我们商业化或开发的产品和服务更为有效、便利或价格更低,则公司的商业机会可能会减少或消失。

同时,臻和科技也表示,臻畅安能否在中国的目标人群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是否纳入国家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以及政府的持续政策支持。如果其产品及服务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可能面临价格下调的压力。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拟重点推进的联盟集采包括江西将牵头开展的肝功生化试剂采购联盟,预计将有相当一部分省份参加。此次集采涉及省份广、市场大,被业内誉为史上最大规模IVD集采。

此前,2021年8月安徽试点了省级化学发光试剂带量采购,打响了常规IVD试剂带量采购实质性的第一枪,拟对肿瘤相关抗原、感染性疾病、心肌疾病、激素、降钙素原(PCT)共5大类临床用量较大的检验试剂纳入带量采购范围。

从最终结果来看,88个临床检验试剂产品完成谈判议价,相关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47.02%。

对于势在必行的IVD集采,臻和科技将如何应对?10月13日,臻和科技回应中新经纬,公司始终关注国家医保政策以及政府集采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尚未获得进一步关于IVD集采消息或有关部门通知。(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关键词: 臻和科技赴港IPO两年半亏损超11亿 集采大势下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