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报:在“无人接盘”的港股,造车新势力们还有机会融到钱吗?

2022-11-09 16:38:30

来源:腾讯网

港股,是第一轮美股上市的新势力们普遍选择的第二市场,也是现在寻求上市的第二梯队新势力们首选的上市地。但是,随着蔚小理、零跑这样的新势力,以及中创新航这样的电池企业陆续登陆港股后,大家发现港股不仅不是避风港,而且比想象中受到的牵连还要大。

身处港股的企业受到股价持续下跌、交易量小的影响,投资人迟迟无法脱身,那些还在向港股递交申请书的企业,再想在港股上市,也变得越来越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并不是说现在已经上市的新势力,就一定能活下来,但是现在还没能上市的新势力,再想通过独立上市融钱的通道,正在逐渐关闭。

港股上市,无人接盘?

美联储持续激进的加息,给估值高、盈利难的初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今年上半年,美国两大交易所的IPO数量和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5%和94%,流动性呈现恶化的趋势。而资本流动性本就远弱于美股的港股也难逃影响,今年前9个月募资总额同比下降76%。

所以,主流的港股投资者,大多倾向于布局估值合理且基本面优质的企业,那些竞争力领先、拥有长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尤被看好。总体来看,就是以稳为主,均衡覆盖。这对于今天的造车新势力而言,可不比A股三年盈利的硬条件,容易到哪去。

以今年下半年的港股股价变动来看,从7月初到11月初,蔚来、理想、小鹏的股价分别下滑了49.5%、54.8%和74.4%,零跑和中创新航相较发行价,也分别下滑了39.8%和37.1%。

而且,即便是造车新势力龙头蔚小理,以其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放在港股的大盘子里,也只能算是中小体量。头部尚且无法幸免,中小体量的新势力们自然也不会太好过。

在港股行情整体不振时,港股的IPO也大量出现小比例发行的情况。即IPO的股份仅占总股本很小的份额,而且这很小的份额中,相当一部分还都是大机构“抬轿子”,剩下实际流通的新股非常少。

这其中既有港股市场低迷的原因,也有很多企业到了年限,被投资人推动“不得不”上市的背景下,保全颜面的一种折中选择。

零跑和中创新航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零跑计划IPO1.308亿新股,其中只有1308万股在港股发售,结果最后实际发出了214.6万股,认购率16%。另一边中创新航同样不例外,认购率仅为21%。两者分别是今年港股公开发售认购率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

股票流通性不足、交易活跃度大幅受挫,这让那些本希望通过企业IPO抽身而去的投资人们迟迟拿不回钱。这就产生了一个怪相:IPO的数量越多,后续IPO的难度就越大,因为投资人通过IPO退出的通道堵上了。

第二梯队,港股的机会还有多少?

相对于美股和A股,港股本就对当下业绩更加看重,而在港股整体低迷时,这一投资逻辑更会强化。

所以,对于包括刚上市没多久的零跑在内的第二梯队新势力,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用低毛利甚至负毛利去冲销量业绩,然后再用销量业绩去冲港股上市。

比如哪吒汽车的毛利率,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只有5%;想要独立拆分上市的极氪,毛利率也只有5%;而威马2021年的毛利率,是-41.1%。

至于冲销量的方式,在C端难以快速打开局面的情况下,面向出租租赁、网约车市场不失为一条“捷径”。今年1-9月,威马登记为“出租租赁”的占比为50.9%,哪吒则为8.4%,但两者都还有相当部分来自网约车用户的采购。包括最近上量很猛、想要独立上市的埃安,今年1-9月的“出租租赁”注册占比,也达到了32.5%。

这种情况下,要么上市艰难,即便勉强上市,也会面临与零跑同样的处境:上市非但解决不了资金问题,连投资人手中的筹码也卖不掉。

这不仅仅是新势力企业的问题,同样也是港股自身的缺陷。

一方面,造车新势力需要钱,也需要找一个有认同、稳定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上市的不畅,其实也是造车新势力淘汰赛的表现之一。

造车新势力经过了2020年后的一轮淘汰,基本上已经把玩概念、没有量产能力的企业踢出了局。而2022年开始的新一轮淘汰,则是要把已经量产的新势力中,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缺少竞争力与创新力的中后部企业抛下。最终形成的格局,一定是只留下很少数的几家头部新势力,乐观一点估计,大约是3-5家,不乐观的估计就是3家以内。

至于资本市场,港股已经证明,并非汽车投资的最佳场所,美股短期内也很难常态化。那么,还有别的选择吗?

有,但肯定不是蔚来选择的新加坡股市,新加坡股市充其量只能算另一个规模更小的港股。这个选择,应该是A股。

A股的散户们,想必今年的状况都不大好。但与之相反的是,A股却是今年上半年融资额最大的股市,即便是有严格的盈利硬条件和审核排队,但这三年来A股的新上市企业依然超过1200家,是投资人一个重要的“钱庄”。

李想已经表示,2023年要和连续7年的亏损经营说再见,蔚来也说要在2024年实现全年盈利,至少这已经是向A股进军的必要条件。

而另一个选择就是科创板了。科创板并无盈利要求,但是科创板显然对于汽车企业并不算友好,至少前几批科创板并不太考虑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那么,这些第二梯队新势力的投资人们,是不是愿意去排这个队,以及这家企业能不能熬到排上队的时候,都是未知数。

总而言之,融资难,是新势力又一轮生死淘汰赛的先兆了。

关键词: 在无人接盘的港股 造车新势力们还有机会融到钱吗